專科醫療

>Project>回上頁

【基礎體溫─了解月經週期和體質的好幫手】王敏穎醫師

基礎體溫─了解月經週期和體質的好幫手
(基礎體溫與中醫治療月經不調的關係)
【王敏穎醫師】基礎體溫表
 

什麼是婦女基礎體溫?! Basal body temperature(BBT)
基礎體溫是女生連續不間斷的睡眠達6-8個小時以上,早上從熟睡中醒來,尚未起身運動、進食、活動前所測得的體溫,稱之為基礎體溫。

如何測量基礎體溫?
1.量體溫的時間是在每天早晨剛睡醒,還沒有起床活動之前就測量
2.使用刻度較精細的BBT專屬體溫計,每格為0.05℃,置於舌下3至5分鐘(注意不可使用耳溫計),每日記下基礎體溫的測量結果。

基礎體溫計刻度換算(單位為o.v.)1o.v.=0.05℃ 35.5 ℃=0o.v. 38 ℃=50o.v

3.基礎體溫的判別必須每日不間斷地測量(至少一個月經週期),固定起床時間測量會較有參考價值,若當天有感冒發燒、熬夜失眠、晚起或其他會使影響體溫的因素,建議可於下方備註表記錄,以免影響判別。

 

基礎體溫與月經週期

1.女性在排卵之後,體內血清中的黃體素(Progesterone)上升,當黃體素上升超過4ng/ml時,會刺激下視丘的體溫調節中樞,釋放出正腎上腺素使體溫升高0.3℃~0.5℃,高溫期會維持到月經來潮的第一天為止。
婦女基礎體溫就是藉由偵測黃體素造成的升高體溫,來判斷當月是否排卵,排卵之後,黃體素才會升高,體溫才會上升。
黃體素曲線圖
(上一條線為婦女基礎體溫,下一條線為LH的血清濃度,排卵日在LH的高峰後24小時,高溫期則從高峰後48小時開始。)
01 (1)

2.排卵前稱做低溫期,排卵後稱做高溫期。
若某天體溫比低溫平均線超過0.3℃以上,且持續三天以上就表示有溫度上升的高溫期出現。
3.排卵一般發生在體溫持續上升前的低溫的那天,但是有24~48小時的誤差。
4.黃體期的天數長短及溫度表現,可以用來評估卵巢的功能,一般而言,高溫期應該會長於12天才算是正常的卵巢功能。
如果高溫期在11天以內,有可能是黃體功能不足,須配合臨床症狀及檢查診斷。
5.也可以配合婦產科醫師超音波診斷或搭配市售的排卵試紙,同時參考基礎體溫來推估排卵日期,會更加準確。

基礎體溫在中醫月經調理的應用
1.月經週期間各階段的體質判定
 從中醫的觀點來看,月經週期為陰陽之間的消長,正常的月經週期概略可大概區分為下列四個階段:
 經後期(濾泡期)(月經結束致排卵前):以陰長為主
 經間期(排卵前期、排卵期)(排卵時):由陰轉陽
 經前期(排卵後期、黃體期)(排卵後至月經來潮):以陽長為主
 行經期(月經期)(月經來潮時期):由陽轉陰
2. 評估有無排卵及預測排卵日期
3. 偵測婦女的黃體功能
4. 追蹤懷孕或流產
5. 評估治療效果

基礎體溫表與中醫辨證論治
經間期(排卵前期、排卵期)的基礎體溫異常
1. 無排卵
如果基礎體溫沒有出現高低溫雙相的變化,可能顯示為無排卵週期。

無排卵
中醫病因病機:
無排卵常為多囊性卵巢(PCOD)或早發性卵巢衰竭(POF)患者的症狀,在中醫病機上,多囊性卵巢患者常有腎虛兼痰濕、血瘀的體質
早發性卵巢衰竭則常有腎陽虛,或腎陰虛及陽的體質

2.排卵期緩慢上升型
正常時基礎體溫由低溫期急遽上升至高溫期需要三天左右的時間,如果低溫至高溫的時間爬升過程需要三天以上,便稱之為排卵緩慢上升型
排卵期緩慢上升型
中醫病因病機:陰虛及陽,偏陽虛或氣虛居多,可能兼有氣滯血瘀或寒凝氣滯

經前期(排卵後期、黃體期)的基礎體溫異常
高溫期過短型
正常的月經週期高溫期應該要超過12天,只要高溫期短於12天便稱之為高溫期過短,可能有黃體功能不足的狀況。

高溫期過短型有兩種狀況
a.高溫期體溫偏低型─低溫與高溫相距不到0.3℃。

高溫期過短型A
中醫病因病機:多偏氣虛或陽虛者。

b.高溫期緩慢下降型
高溫其僅維持6-7天,開始緩慢性斜線或階梯式下降,甚至伴隨少量的陰道出血。
高溫10天
中醫病因病機:氣虛及陽、脾腎陽虛居多。

行經期(月經期)的基礎體溫異常
1.早期流產
 若高溫期持續超過16天後體溫才降低或有陰道出血,可能為早期流產
行經期─早期流產
中醫病因病機:脾腎兩虛型、氣虛血弱型或陰虛血熱型。

2.懷孕
 若高溫超過16天持續不降,可能已經懷孕
高溫高於16天 成功高溫高於10天

全月經週期的基礎體溫異常
體溫起伏不定型
整個週期所記錄的基礎體溫呈現高低起伏的鋸齒狀

體溫起伏不定型
中醫病因病機:陰虛,或肝鬱化熱較為多見。

本文僅供學術參考和交流,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,謝謝!